新华财经北京8月29日电(常嘉路 高婷 肖艳)“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成渝地区拥有优质的水资源禀赋,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等为南北支流,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状水系。水已成为成渝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控制性要素。同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也承担着保护长江上游和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使命责任。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水安全保障规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国家级规划陆续出台,成渝地区水务环境发展有了明确的方向。如今,成渝地区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共同建设,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携手跑出双城速度。
(资料图片)
统一标准:“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区域协同发展的难点之一在于,不同地区在生态环境标准、环境检测体系、环境监管执法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给水务环境建设与治理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截至2023年5月,四川、重庆分别制定地方生态环境标准14项和30项,但两地在标准体系结构、数量和污染物指标控制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两地生态环境标准主要集中在大气、水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且多为污染物排放标准,缺少与之配套的生态环境管理技术规范类标准。两地行业类别、经济水平、环境容量等不尽相同,为统一标准带来了影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统一环保标准,制定统一的环保标准编制技术规范。今年4月,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四川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标准编制规范》(“《编制规范》”),成为落实成渝地区生态共建、污染共治、环境共管,合力保护长江上游和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支撑。
统一标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要“听懂各地的方言”。了解各地各标准制定的原则、目标与实际的执行状况,才能将“各地的方言”准确地“翻译”为“普通话”。其次,在梳理各地各标准的共性与差异之上,用“普通话”制定统一的标准,保证合理匹配各地的能力与需求。最后,还需将“普通话”按需翻译为“方言”,指导当地有效开展治理工作。
统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标准是推进区域联建联防联控的重要基础。《编制规范》不仅明确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标准的编制原则、编制程序、一般要素构成和编写要求,还确定了标准类型及各类标准编制技术路线及主要内容。《编制规范》从管理和技术两个方面统一了标准编制的要求,为成渝地区顺利衔接、科学适用提供了可靠的指引。
国企当先:唱响成渝“双城记”
“可以直接饮用的直饮水,试试看!”第五届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西洽会”)上,重庆分质供水有限公司总经理姜源“现制现饮”,递出一杯杯水,请在场观众品尝。
得益于健康安全、使用便捷,重庆分质供水有限公司的管道直饮水工程正加快进入到学校、住宅小区、商业楼宇等场景,目前日供水规模约850吨,覆盖20余万人。
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当中,国企是当之无愧的领头羊。重庆市国资委与四川省国资委完善合作机制,推进重大项目,搭建合作平台为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贡献力量。
川渝两省市国资委分别成立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的工作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联络员等制度,互派干部挂职锻炼,密切川渝国资国企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研究协调两省市国企在项目实施、产业发展中的重点事项,推动项目落地见效、合作不断深化。引导两省市国企聚焦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四川省六大优势产业和重庆市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优势产业,实施了一大批具有较强引领性、支撑性的重大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类项目。
川渝高竹新区是全国目前唯一一个跨省级经济区。重庆水务集团在重庆市城市管理局和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指导帮助下,积极围绕《川渝高竹新区总体方案》及新区规划发展需求,协助制定相关规划,并通过PPP、特许经营、EPC+O、项目股权合作等多种方式创新合作开发和投融资模式,以充分发挥川渝高竹新区政策、区位、体制机制优势和重庆水务集团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综合资源优势,在水务环保领域建立长期共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双方的战略合作,将积极助推川渝高竹新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样板,并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2023年,重庆、四川将联合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项目248个,总投资3.25万亿元。两地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携手迈向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承担起新的使命。(参与采写:吴慧珺 王晓林 柳苏源)
编辑:王春霞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