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弟,喝杯甘蔗汁再走?”3月16日下午,在柳州市中山西路的好望角便民疏导点,一名摊主热情地和两名城管队员打着招呼。谁能想到,他曾是见到城管就跑的小贩,被“抓”不下百次。如今,他在市中心有了一个合法的“旺口”,收入稳定,有房有车。而这一切,他却说,要感谢城管。
来柳十多年“交锋”上百次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名摊主叫罗东意,柳城人,今年41岁。10多年前,他只身来柳务工,却一直没找到稳定的工作。不过,他发现了一个“好商机”:闹市中心人潮汹涌,随便摆个小摊似乎都有“搞头”。
很快,罗东意的“玉米摊”出现在映山街妇幼保健医院西门外,每天熙熙攘攘来求医问诊的市民,成了他的目标消费群体。然而,小贩眼中的“黄金旺口”,也是城管部门整治的“重点”。
“玉米摊”开业不久,罗东意第一次遇到了城管。当时,身边的同行突然快速收起东西,四散而去。他正茫然时,发现两名城管队员已站在了面前,暂扣了他的“玉米摊”。次日,念在他是初犯,城管队员对他批评教育之后,把暂扣的物品都还给了他。
但是,摆摊的收入来得快,罗东意抱着侥幸心理和“打游击”的准备,依然每天出摊,还将妻儿也接到了柳州。夫妻俩各推一车,冬天卖红薯,夏天卖玉米,有时并肩摆卖,有时分头行动,也学会了躲城管。但再怎么小心,有时还是会“栽了”。10多年间,到底被城管“抓”过多少次,他们都数不过来。
小贩的身影 深深触动城管
“最少有100次。”说这话的,是城中区城管执法局城中特勤中队副中队长林程纬。他2006年毕业后加入城管队伍,2009年负责映山街路段以来,就开始和罗东意打交道了。
有一次,城管部门开展市容整治,罗东意的妻子罗小妹骑着一辆人力三轮车在解放北路卖烤红薯,身边还带着一个五六岁的小孩。一见城管,罗小妹就将小孩往车上一放,推着车就冲入快车道的车流中。
“太危险了,车上有烧着的炭火和滚烫的烤炉。”这一幕,深深触动了林程纬,他和同事没有追赶,反而大声提醒她不要跑,注意安全。
此后,在多次的查处中,双方渐渐熟悉了起来。林程纬了解到罗东意一家五口的收入来源全靠摆摊。而罗东意也意识到占道摆摊确实会影响道路通行,逐渐理解了城管工作。但他也坦言,“为了挣钱,摊还是要摆的。”其间,林程纬和同事们也曾帮罗东意介绍过工作,但因为个人技能和收入等原因,罗东意都干得不长久。
一个小吃档 撑起五口之家
2019年底的一天,林程纬找到罗东意说,中山西路好望角附近准备建一个便民疏导点,“老罗,你要不要在里面找个固定摊位?”这对早已厌倦了东躲西藏的罗东意来说,无疑是个好机会。在城管队员的帮助下,他填写了申请表及家庭困难情况的说明材料,最终得到了一个固定摊位,彻底告别了“猫捉老鼠”的日子。
罗东意的摊点位于主干道路口,地下商业步行街口旁边,主要经营现榨甘蔗汁、现煮玉米等小吃,生意十分红火。如今,夫妻俩每月约有一万元的纯收入,不仅买了一辆专门进货的小汽车,去年还在白沙路买了一套商品房,从小摊贩逆袭成为“小老板”。平时,看到巡逻的城管队员,他都会主动打招呼,闲聊几句家常。
罗东意说,一路走来,自己经历过恨城管、理解城管,最终和城管成为朋友,“我不太会说话,但真的很感谢他们”。
林程纬说,从2013年至今,城中区的便民疏导点已经有了10个,其中就包括如今爆红出圈的青云、风情港等便民夜市。多年来,只要设立新的便民点,城管队员都会想方设法向经常打交道的小贩提供信息,希望他们抓紧去争取合法摊位,规范经营。这些便民疏导点,为数以百计像罗东意这样的家庭解决了生计问题,也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特色服务,是疏堵结合管理城市的好举措。
来源 | 南国今报记者许洁琳 通讯员邓湖广
值班编辑 | 苏志翔
值班主任 | 陈建春
值班总编 | 陶海华
出品 | 南国今报全媒体产品传播中心
关键词: